灵芝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灵芝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张人为战略的由来实践与展望-【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11:50:44 阅读: 来源:灵芝厂家

张人为:《战略》的由来、实践与展望

今年是我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制定、颁布15周年。在实施《战略》已走过前两个阶段的15年,即将进入为期20年左右的第三阶段且行业上下正在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之际,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回顾总结《战略》实施15年来的成就、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凝聚全行业职工智慧,丰富与发展《战略》的内涵,以期继续发挥好《战略》对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引导作用,对促进中国建材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 张人为

座谈会现场

今年是我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制定、颁布15周年。在实施《战略》已走过前两个阶段的15年,即将进入为期20年左右的第三阶段且行业上下正在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之际,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回顾总结《战略》实施15年来的成就、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凝聚全行业职工智慧,丰富与发展《战略》的内涵,以期继续发挥好《战略》对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引导作用,对促进中国建材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战略》的“由来、实践、展望”3方面与大家研讨。

《战略》的由来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材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这是建材行业几代人艰苦创业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但是我们又清醒地意识到,在多项“世界第一”的桂冠下,容易忽视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受传统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的思想、理念束缚等影响,这种发展总体上属于外延型的数量扩张。而且由于国家投资不足,在市场需求拉动下,一大批工艺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应运而生,并伴随着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污染和低质产品充斥市场。虽然这是由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所处阶段所决定,但当时的原国家建材局党政班子强烈意识到肩负的责任。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种发展方式将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需要,也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悖,必须认真面对,严肃思考和主动应对。

面对当时形势的抉择,或是调整发展战略、改变发展思路,或是依旧惯性发展则将终入困境。原国家建材局党组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遵循党中央一贯倡导的在经济工作中重视质量和效益、强调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精神,从建材行业实际出发,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客观分析机遇和挑战,决定在世纪之交,面向未来,制定一部用以指导建材工业长远发展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自决定制定《战略》之后,原国家建材局党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调查研究入手,多次组织班子成员到各省区市建材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听取意见,召开多种类型座谈会交流思想。在集中全行业干部职工智慧的基础上,1994年5月原国家建材局党组明确提出“临近和进入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要以产量增长为主转到大力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质量和配套能力的轨道上来,即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把跨世纪的中国建材工业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原材料工业”。其后于1994年国庆45周年前夕,又对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三四十年代左右,分3个阶段渐进发展”的思路。原国家建材局党组的上述思路为制定《战略》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了将《战略》的制定建立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全行业干部职工的智慧与专家学者的学识专长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原国家建材局党组领导下,组成了以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为主、局技术情报研究所参加的课题组来承担制定《战略》的任务。

战略是一个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灵魂,而制定战略的过程则是吃透中央精神和行业实际这“两头”,探索行业发展规律的过程。原国家建材局党组在充分收集行业现状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的情况下,研究归纳出建材行业所存在“四大五低”的特征(“四大”是指产品数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能源消耗大;“五低”是指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四大”中的有些“大”虽然也表明行业的发展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更多的则是“大而不强”的反映。跨世纪发展所设定的目标是将建材工业建设成为现代原材料工业,那么顺理成章地就必然是要从现实的“大而不强”达到未来的“由大变强”。“由大变强”作为《战略》的最终目标得到了课题组的一致赞同。那么在设定目标下的实现途径应当是什么呢?在剖析行业“四大五低”现状的产生原因时,大家认为,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是导致这一状况的最重要成因,并认识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党的十四大提出的“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要“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这是建材工业寻求变强途径的重要指引。

1995年年初,《战略》思路大体形成,原国家建材局党组分别向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并得到原则赞同。当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听取我们制定《战略》的情况汇报。邹家华同志明确指示:“建材工业要由单纯的原材料工业向现代化原材料及制品工业转变”,并特别强调建材工业未来的发展要在“新”字上做文章。我们在全面领会邹家华同志指示后,提出建材工业要实现“由大变强”,就必须坚持“靠新出强”,并建议以此分别作为《战略》的目标和途径,随即得到邹家华同志的赞同。

随后,1995年4月~8月,关于《战略》的大讨论通过《中国建材报》展开,发稿100余篇,15万多字,凝聚了全行业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课题组经过半年多包括建立需求预测模型在内的深入研究后,最终提出了以“由大变强”为目标,“靠新出强”为途径,以实现“四个转变”、“三个阶段”实施、“八项对策”和“十个新”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1995年9月,在由国内众多权威的经济、科技专家参与的审议中,《战略》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此后,我们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精神,对《战略》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至此,以“由大变强、靠新出强”8个字准确表征的中国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正式诞生并付诸全行业实施,成为凝聚全行业职工努力奋斗几十载,最终基本实现中国建材工业强国的一面旗帜!

回顾《战略》的由来,我们深切体会到:

改变建材工业“大而不强”的面貌,实现现代化的建材工业强国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几代建材职工和广大企业几十年的强烈愿望,《战略》的制定是顺乎民心的。

制定《战略》所遵循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所依据的是建材工业的实际。《战略》的成果是全行业智慧的结晶,是领导、专家、职工紧密结合的成功产物。这就决定了《战略》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将对行业的发展发挥长期的引导作用。

制定《战略》来之不易,但更重要的是实施好《战略》,实现《战略》目标。<<首页123末页>>

《战略》的实践

《战略》已经颁布、实施了15年,经历了《战略》规划期的两个阶段,这15年是我国建材工业取得巨大发展与进步的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在产业规模、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大企业集团、推进“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等诸多方面成就突出,从总体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对建材产品与服务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建材工业的社会形象也大有改观。

《战略》是指引行业发展的纲领,其价值更在于实践。15年来,原国家建材局和中国建材联合会始终按照《战略》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工作指示,一以贯之地以结构调整为发展主线,以节能减排为中心,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根本出路,不断提升建材工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建材行业广大企业和干部职工,加快转变思想,在实践中更加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推进“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力度,将《战略》的实施不断引向深入。

在《战略》的指导下,建材行业先后编制和协助编制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建材发展规划》、《水泥专项发展规划》、《建材工业产业政策》、《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修订了《建材技术政策》,制定了《建材工业投资指南》、《建材科技成果转化指南》等。国家在“九五”规划中,将建材工业与建筑业并列为支柱产业,此后,全国相继有10多个省区市也将建材工业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提振了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实施《战略》以“打基础”为主要任务的第一阶段5年里(即“九五”期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主攻国企3年脱困,经济处于周期下行期。我们组织全行业结合《战略》的要求,着力作了大量有利推动水泥、墙体材料和玻璃纤维等重点、难点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性技术准备和工作准备。

1.水泥行业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设计、国产设备、业主负责”的路径,实现了新型干法水泥的“低投资”,突破了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有力地促进了进入新世纪后新型干法水泥的大发展。原局属天津、南京、成都水泥院,海螺水泥、山东水泥和一批机械制造企业、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都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建材局和各级政府领导下,启动和推进了淘汰1亿吨落后的“小水泥”和几千万重量箱落后的“小玻璃”,为进入新世纪更大规模、更高工作水准上的淘汰工作开了好头。

为促进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加快发展,2000年8月末,原国家建材局向国务院提交了专项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该报告上作了“水泥产量不少,但小水泥太多,好水泥不多,有个结构调整问题”的重要批示。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盛华仁同志立即组织研究落实。在原国家经贸委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十五”期间每年新增1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专项规划,重点布局了海螺、渤海、中联、山水等九大水泥企业项目。原国家经贸委先后批准了一批老厂技改扩建项目,这对于新型干法水泥在新世纪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继续实施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以政策法规为导向、以建筑为龙头、多部门合作”系统工程方法,加快墙材革新。1996年第二次全国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推进墙材革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999年原国家建材局会同建设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议,其后原国家建材局发布了《新型墙材及制品发展导向目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各省区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墙改办”工作体系,他们在推动墙改政策贯彻落实、“限实”到“禁实”、促进新型建材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业绩,从而逐渐改变墙材工业长期秦砖汉瓦一统天下的落后局面。各地举办了不少的建材展会也为宣传、推广新型墙材,推动墙改工作提供了平台。

3.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在建材工业三大产业板块中较为薄弱。玻璃纤维工业是该产业中极具市场前景、可望做大做强的一个产业。以池窑拉丝工艺替代当时仍占生产主体的落后坩埚工艺是正确的技术方向。在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的环境下,原国家建材局组织山东泰安玻纤厂和原局属南京玻璃纤维院共同合作,通过“点菜拼盘”,用引进部分关键技术和借鉴国内攻关成果相结合的方式,奋力拼搏,实现了我国万吨级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线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为新世纪中国玻纤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打下基础。

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得到稳定较快发展,对建材行业保持了强劲的需求。10年来,全行业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始终坚持调整结构为发展主线,推动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建材工业的发展,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经贸委和工信部等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引导和规范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墙体材料、平板玻璃工业健康发展的文件。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等积极参与其间的调查研究,充分反映企业的正当诉求,如支持发展大企业集团、有保有压地发展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等政策建议,为政府所采纳。

在实施《战略》第二阶段的10年里,全行业产业规模以主营业务收入计,2010年(预计)将达26000亿元,是2000年的8.8倍。结构优化升级,按工业增加值计,传统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2010年(预计)为45%,降低了17个百分点,促进了建材行业产业结构“轻型化”;先进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以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例,从2000年0.6亿吨,占比11%,发展到2010年(预计)的14亿吨,占比80%。新型墙体材料从2000年占比28%左右提高到2009年占比52%。池窑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从2000年6万吨,占比31%,发展到2010年(预计)的200万吨,占比63%。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工业年工业增加值仅次于水泥工业,在行业位居第二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建材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0年的9.53吨标准煤降低到2010年(预计)的3吨标准煤。在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中,建材行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水泥和墙材工业是建材行业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产业,其利用量从2000年的1.7亿吨增加到2010年(预计)的6亿吨,增长高达3.5倍。北水、海螺、越堡水泥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各类废弃物方面取得成功。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不污染环境,还可以同时消纳废弃物而改善环境,水泥窑可以享有城市“环境净化器”的美名。水泥工业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已实现总装机达330余万千瓦。10年来,大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意义特别重大。中国建材、中国中材两个央企成为建材行业众多领域的领军企业,海螺、冀东、山水、金隅、华新、金晶、南玻、华尔润、惠达、新明珠、浙东等一批大企业成为所在产业的排头兵,还有一批大企业正在崛起。他们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推进“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各方面的工作,成为引领行业科学发展的脊梁,赖以提升建材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建材工业的国际地位。“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已渐为国内外同业认同,足见大企业作用是极为显著的。10年期间,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总额分别翻了近7倍和近20倍。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是与正在逐步形成的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格局分不开的。

10年来,我们支持新型建材工业、各产业的加工制品业的发展,玻璃、玻璃纤维工业等加工率都有提升;支持石材工业等低能耗非金属矿工业发展;坚定支持新能源产业和建筑节能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玻璃钢和工业技术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支持环保技术装备产业的成长和发展等。所有这一切都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促进了建材行业结构“轻型化”的发展。

10年来,行业的“国际化”程度得以提升,不仅出口水泥、玻璃及非金属矿等产品,也大量出口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工业成套技术装备;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建厂也已起步。中材国际、合肥水泥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大幅度提升水泥、玻璃等建材主要产业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装备成套和工程总包服务水平,不但满足了国内建材工业在较高水平上的发展需要,同时在国际水泥等工程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战略》实施以来,行业取得的发展和进步是巨大的,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任务远未完成;包括碳减排在内的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部分地区和企业在发展中追求数量规模,追逐利益的盲目发展导致水泥、玻璃等建材主要产业的过剩;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我们要认真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肯定成绩,正视问题,着力解决。

中国建材联合会10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行业改革发展实践中,扎实做了诸多方面的工作,以充分发挥《战略》对行业的引导作用:

1.以《战略》的内涵为指导,参与制修订一系列有关行业发展的规划、政策、行政法规、标准规程等,并推动贯彻落实。

2.在不同的阶段,从市场和行业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体现《战略》要求的工作部署,身体力行地推动并取得实效。

3.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工业部门率先开展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推进工作。

4.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召开由海螺等12家水泥龙头企业和中国建材、中国中材两大央企参加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海螺论坛,学习、推广海螺典型经验。

总结和宣传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型企业典型,指导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工作,增强“靠新出强”的实施力度。

5.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建立政府、企业、协会三方沟通机制和工作平台。并会同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分别召开循环经济、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节能减排、玻璃行业余热发电暨烟气治理技术和行业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宣传先进典型,推动行业相关工作的开展。

6.充分发挥《中国建材报》、《中国建材》杂志等媒体正面宣传、信息交流的积极作用。

总之,中国建材联合会采用直接和间接、有形和无形、近期和长远、点和面相结合的多种工作思路与方式,在各项工作实践中来努力贯彻实施《战略》,积极发挥《战略》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从《战略》实践中,我们感悟到:

《战略》第一、二阶段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全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得益于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稳定较快发展对建材工业的持续强劲拉动、得益于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建材工业的领导与支持,同时也是实施《战略》进程中,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艰辛付出而取得的硕果。

建材工业要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还要走很长的路,实施《战略》第三阶段的任务更加繁重,需要全行业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战略》实施15年来,建材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战略》的内涵,关键是把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五个坚持”的要求贯彻落实到行业“由大变强”的发展实践中。

发挥好行业协会在《战略》实施中的积极作用。在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探索《战略》同本地区行业和企业发展实际的结合,开拓进取,积累经验,以发挥《战略》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首页123末页>>

《战略》的展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做到“五个坚持”,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材工业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将其精神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推进《战略》实施的全过程。

在即将进入实施《战略》为期20年左右的第三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目标是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20年左右时期内的如下情景: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在《战略》实施的第三阶段中,我国将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国民经济将呈现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态势。

2.我国还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阶段。随着加快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展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期以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装饰建筑业构成规模宏大的城乡建设,将成为建材工业未来最大的市场需求所在。

3.随着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随着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然萌生对建材产品在质量、品种、配套、品牌和性价比等诸多方面既高又新的需求。还要预想到,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将催生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同时也会促进建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材工业要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仅要满足现实需求,还要去挖掘潜在需求,引导未来需求。

4.建材工业是资源、能源依赖型工业,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将是永恒的发展主题,走资源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差距不小,任重道远。

综上所述,作为主要服务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不言而喻的。

实现《战略》第三阶段的目标任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建材发展方式,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行业的科学发展实践中。

第一,坚持以满足建筑业市场需求为建材工业发展主要导向和服务方向。

建材工业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服务于建筑业的产业。目前70%以上的建筑材料是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产品范围还会不断扩大以满足建筑业和其他产业的新需求。

我们研究了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大量数据表明,建材工业与建筑业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密切的。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建材工业,建材工业的发展同样要以建筑业的需求为主要导向。未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要满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要适应未来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装配化施工以及工厂化生产房屋等建筑业现代化的需求,建材产品必然向部件化、制品化方向发展,这就要大力推动墙体材料革新,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大力发展水泥、玻璃、石材、玻璃纤维等产业的加工制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推进建材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极大地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建材企业和有关协会要关注建筑业改革发展和科技进步,研究其对建材工业的新需求。要主动加强与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建筑科研设计院所、建筑业有关协会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建材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发展建材工业,不认真研究建筑业的发展是绝对不行的,要努力实现建材建筑业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二,坚持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建材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建材结构调整对行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变化。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结构调整都会有新的内容,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目前建材行业生产集中度不高,小而散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上。我们要支持大企业做强做大,中国建材行业一定要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要以国发[2010]27号文件为指导,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作用,首先把水泥工业的并购重组工作做好,同时带动建材工业其他产业的重组。

技术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节能减排为中心,要从政策上解决好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以保持其长期稳定发展。

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应该按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15年前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冀东、金隅、华新、华润等大型水泥企业涉足集料和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行业,这是国内水泥企业向两头延伸产业链的新探索,预期会引起水泥工业发展上的重大变革,应予以关注和支持。工厂化制造房屋也在试点中,一定会有前景。

新技术、新产品催生新产业是“靠新出强”的重要内容,对传统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拥有一批做强的大企业是行业乃至国家强盛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评价中国建材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是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还必须放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接受检验。建材大企业要坚定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企业和行业做强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程。

第三,坚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材产业。

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包括碳减排在内的节能减排。

要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抓好现有企业的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广泛应用,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继续推进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玻璃熔窑余热发电、电厂脱硫石膏制石膏板、水泥窑协同处置各类废弃物等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要积极探索和研发建筑陶瓷“湿改干”短流程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建筑陶瓷适度薄型化和卫生陶瓷适度轻型化的研发工作,并择时修订相关标准。要大力支持建材环保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工作。

加强企业的精细管理,强化各层级、各岗位的责任制也是推进节能减排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主导下的产业“轻型化”。

2000年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占建材工业比重(按工业增加值计算)为62%,经10年来的结构调整,2010年预计将降到45%,已取得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主要通过加快墙体革新,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大力发展各产业的加工制品化;大力发展低能耗的非金属矿物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水泥、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减量化”等结构调整措施,推进建材工业高耗能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加快建材工业结构“轻型化”的进程。

推动水泥工业“减量化”。

水泥工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在需求刚性拉动下的总量增长也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在水泥工业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下,提出控制总量,以至“减量化”会经历一个时间过程。

水泥工业“减量化”的路径可以是:

(1)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投资增速减缓的水泥减量;

(2)城乡建筑物、构筑物长寿命化的预期;

(3)水泥的“以质代量”;

(4)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在水泥和混凝土工业中的资源化利用;

(5)加快淘汰落后“小水泥”;

(6)建筑、建材、钢铁业联动,提高预拌混凝土强度标号,广泛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所致的水泥减量。

降低建材工业碳强度。

这项工作涉及面广,要作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做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处于关键地位,同时前已述及的产业结构“轻型化”、水泥“减量化”,以及从国家宏观、行业中观、企业微观的3个层面上为解决水泥、玻璃产业“过剩”所作出的协同努力有助于调控总量,形成产需基本协调、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将有助于商品价格回归价值,提高产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提高效益,从而从市场、技术、管理诸多方面的措施中取得降低碳强度的成效。

上述4个方面工作都归结到逐步实现“两型”建材产业的目标。

第四,坚持“靠新出强”,依靠自主创新,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预期未来20年,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将步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时代。建材工业要“靠新出强”,就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全行业,尤其是大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发挥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以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攻关为切入点,组织发挥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要特别重视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先进工艺技术必须通过先进装备实现转化。企业要充分运用国家的技术创新政策,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加快产业化。

广泛开展企业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企业科技进步的基础工作。要发挥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硅酸盐学会联合设定的科学技术奖评审发布对行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加强经营管理创新同样重要。要高度重视产业与资本对接加快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合理整合相关产业链,提高竞争力。要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EC、EB)等信息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要加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履行公民企业的责任。企业自主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创新,既可表现为技术、工艺、产品创新,也可表现为战略商业模式创新,还可以是包括文化、管理、组织、营销在内的管理创新。建材大企业首先应该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比翼双飞的强势企业。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建材工业的协调发展是个新事物,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建材行业在分销、物流、融资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在行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愈益开放的背景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产品制造业和加工制品业的协同发展是重要的。要重视预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IOT)在建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性作用,择时积极推广应用。

自主创新无止境,要加快行业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建材工业要将此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

15年前制定、颁布的《战略》,对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战略》实施的成就、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深化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研讨,引发全行业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自觉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凝聚全行业智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战略》的内涵。当前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协助工信部把“十二五”建材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好,同时也要把实施《战略》第三阶段的方案深化、细化好,以期更好地继续发挥《战略》在促进行业科学发展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从前途似锦而又任重道远的展望中,我们坚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材工业依靠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市场,依靠自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几十年来几代建材人所创建的丰厚技术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建材行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战略》对行业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抓实干、锲而不舍地坚持走“靠新出强”之路,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建材工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现代化建材工业强国!(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首页123末页>>

保山施甸四柱式停车设备租赁

双面贴板金刚石刀具生产商

南通企业宣传栏户外广告牌精神堡垒导视牌款式

大量供应耐酸碱PP塑料板生产厂家